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

活动范文 > 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2025-06-03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哪些内容有趣?那些内容最有用?哪些还感到困难?”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河南省的省会,是一所名校,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能自觉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学生们称这种形式为“数学知识树”。所以,不少学生已经对这两个内容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勇于发言,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回顾所学的内容

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

(设计说明: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3人的汇报即可)

知识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设计说明: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设计说明: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设计说明: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

(二)活动二:开展知识的整理

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①注意选择比较好的整理方式。如,文字、表格或画图等方法。

②重新仔细地阅读教材,防止有遗漏。

③简单地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④尝试让学生整理一下学习的方法。

(设计说明:这个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对学生思维的含量要求比较高,学生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与重、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进行描述。)

3.分小组向全班汇报。

①汇报整理的过程和方式。

学生整理的方式主要是:文字;表格;图示(知识树)。

②根据交流的体会,清楚地表达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说明:这个交流不仅仅是展示不同的表达方式,重要的是发现学生思维中的盲区,哪一部分学生遗漏了,教师注意及时补充。)

4.评价小组的整理情况。

①你认为他们整理的优点在哪里?说说你的想法。

②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该怎么进行整理,说说你的看法。

(设计说明: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不仅仅是评价谁的形式好,谁表达的清楚,更为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的描述。)

(三)活动三: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1.请你结合整理的网络图,给每个知识点举个例子。

① 学生尝试自己举例子说明问题。

② 让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题目(18——21题)。

a.理解题意,明白题目中蕴含的知识点。

b.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自己做题的思路和想法。

(设计说明:举例子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思路,当学生对规律或这是方法描述不清楚时,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里的举例子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整理的各个领域的知识要点进行数学内容的举例,沟通知识点与数学内容的联系,并及时完成总复习的练习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③结合例子,尝试总结一些数学方法。

生1: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通过割补成学过的图形进行解决。第20题计算一面墙的面积时,就是把这面墙分割成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计算的。

生2: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还可以看成近似图形解决。

生3: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需要知道高和相对应的底,这样就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解决了。

(设计说明:让学生结合例子尝试描述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再上一个台阶。)

2.结合网络图反思。

①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进行解决?

生1: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先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学生稍有沉默,教师静静等待)

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

生3:因为在学习一种新知识的时候,都在转化成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解决,所以先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②对于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先写在“问题银行”里面。

(设计说明:问题的交流很重要,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从这里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学生思维的光芒。)

(四)活动四:展示与交流

将整理的网络图贴在板报上,教室内展示,在复习时可以随时根据网络图进行系统的复习。

(设计说明:学生整理出的知识网络图,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命脉”。这里的展示和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展览,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不断的学习。)

五、教学反思

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何上好总复习课?

每当我看到学生懒洋洋的做总复习的题目时,我总是感到很惶恐。对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对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都已经学过了,没有多大的兴趣。总复习承担的任务是什么?仅仅完成一些题目吗?心里的不安让我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来上复习课,把课堂交给学生。

我按照总复习中的类别,以“空间与图形”部分为例,让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应用、拓展知识的过程,上了一节总复习课。学生热情高涨,我也很兴奋,现在回忆起来还意犹未尽,津津有味!学生思维的线在他们自己大脑的操纵下越来越清晰,最后是亢奋!真是太奇妙了。

在学生课前整理知识时,知识是凌乱的;师生一起回顾的时候,凌乱的知识是散装的;经过小组的梳理与全班的交流,知识基本上连成了线,学生已经基本上清楚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经过应用与拓展,这些连成线的知识穿起了珠子,这些闪亮的小珍珠,足以显示学生思维的魅力!

更妙的是,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整合知识,总结学习方法,不仅如此,总复习上的题目在学生梳理知识后的应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我想数学对于学生的魅力莫过于不知不觉中的恍然大悟,满头雾水时的豁然开朗!

这只是我上总复习课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在和大家分享的时候,还是有点诚惶诚恐,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六、案例点评

如何上好复习课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课难上,我也回顾了一下我们的教学研究,真正的在教学领域里面专门研究复习课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成为教师的教学的“盲点”。位惠女老师在这方面作了一个有意义的尝试,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首先是复习课的目标定位问题?就是复习目标定位在什么地方。我想主要是进一步的理解、记忆,总结,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目的。位老师的课让学生经历了回顾、梳理、应用和拓展。不仅引导学生回顾学了些什么,同时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网络图、表格、树状图等形式再现,这样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

第二个环节梳理。梳理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的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话,这节课就成了练习课。位老师让学生在前面回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把知识用情景的形式或者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系统化的整理归纳,本部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入心入脑。

第三个环节应用。就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位老师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或者学习的能力就会有得到提高。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复习应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位老师在和风细雨中让学生察看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怎样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不仅如此,位老师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点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最后,提点小建议:回顾、梳理、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计划,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题目或情景的设计要注意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识结构。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五的第8、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知识梳理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

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要点复习

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概念。

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表示面积。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师取一个长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边长。问:要求这一周的长度,是计算面积吗?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简单换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面积计算。

出示图形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校对。

完成后,让学生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堂活动

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

请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再进行测量和笔算。最后将测量并计算的结果与估算进行比较,看看误差多少。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8、9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 即:11—2=9

lO-5=5 5+3=8 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

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数的组成、顺序、比大小的课件、计数器

复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2.发散练习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板书:15、25、35、45、55、65、75、85、9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

板书:ll、22、33、44,55、66、77、88、99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再问: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3.课堂练习。

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

五、复习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14-5= 15-9= 16-8= 7+8=

12-5= 6+9= 11-9= 13-4=

25+3= 47-5= 34+20= 25+8=

47-9= 68-50= 85+5= 74-5=

说一说怎样算: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六、复习100以内的笔算。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

①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算起;

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元角分的认识

复习目的

1、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板书:元角分的认识。

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

(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

(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3)总结进率

(4)1元2角=( )角 15角=( )元( )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二、课堂练习。

1、课本第96页第10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图形分类统计

复习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准备

1.课件:位置图及对话内容、统计图

2.实物方块。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习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师:该怎么分呢?

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三、练习巩固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学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大小比较等有关知识;

2、 通过整理,使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初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

学习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 明确学习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整理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二、梳理知识

1. 读数、写数的复习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出示:

我国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河。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太平洋的平均深度大约是4028米,是世界第一大洋。

(1) 读数

师:你能来读一读吗?(学生个别朗读)

说一说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出示填空:读数时,从      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       ,百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         ,末尾的0       。

(2)写数

师:我们不但要会熟练地读数,还学会了写数

写出下列各数

二千七百    四百六十   三千零八十九

五千        六千零五   二千八百零六

学生独自写完后同桌校对

说说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出示方法:写数时,从      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       ,几百就在百位上       几十就在十位        ,几就在个位      ;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

2、复习数位顺序和数的组成

①从(    )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②一个数,它的千位上是9,十位上是5,其他各位上是0,这个数是(      )。

③5374里有(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④照样子填数:

7534=(7000)+(500)+(30)+(4)

7504=(    )+(   )+(   )

7054=(    )+(   )+(   )

7005=(    )+(   )

练习:

按规律填数:

①3996、3997、3998、(     )、(    )

②4700、4800、4900、(     )、(    )

③6070、6080、6090、(     )、(    )

3、比较数的大小复习

练一练:请你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54、 7534、7504、7054、7005

怎样比较大小?

练习:

□里可以最大填什么数?瑱一填。

3□34<3516       >□999     6895>689□

75□2>7580       □300<4300     4048>4□08

4、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三、综合练习

1、教科书第108页第二题。

2、猜数游戏:请学生把答案写在题卡上,然后一起举起来。

(1)一个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是0。

(2)比3999大2的数 。

(3)2个千、3个百、2个一组成的数。

(4)比最大的四位数少3的数

(写出来后读一读)

3、请你用0、7、3、1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再读出来。

还能写出多少个四位数,写出来后再读一读,最后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有序思考)

四、总结拓展。

本学期我们只是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比10000大的数,那些数怎样读?又怎样写呢?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了解。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121,122,123,124页上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蓖ü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加减法计算方法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习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100以内的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21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并且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填在表中。

出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填表。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作以下的引导:

教师:我们在计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想一想在减法计算中,也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吗?

学生意识到也是要对齐相减的。

教师:所以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再计算,就是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的地方。除此之外,它们在计算方法上还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第二条进行比较,很容易发现这一条也是相同的。

教师:还有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说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完善

中的内容。相同点不同点10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的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从个位加减起个位上的数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就要这样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凡是计算错误,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没有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我们看看这样几道题。

在表下面出示。

38

+6

9872

-16

6638

+27

5598

-6

38

教师:这些题错在什么地方?你们掌握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一下,看能不能找出问题在哪个地方?

学生说错误的原因,第1,4题是没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第2题是退位后在十位上的数相减时没有还借的1,第3题是十位相加时没有加上进上来的1。

教师:上面这些错题都很有代表性,同学们计算时要注意按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121页第10题和第122页第1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方法

教师:前面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计算方法,下面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到口算呢?

指导学生说出计算比较简单的计算题时,一般采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对了。口算比较方便,计算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口算只适于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哪些是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呢?对每一个同学来说理解得不一样,有些基础好的学生,比较难的题目他也认为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来说,这些题目就比较难了。所以,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选择口算,有的同学选择笔算,这是正常的。不过基本的口算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掌握。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进行口算呢?我们还是在练习口算过程中来口算方法,请同学们完成第119页第5题。

学生做题,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教师:都做完了吗?你认为这些口算题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把这些口算题分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三大类。

教师:也就是说,这本书要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求口算。下面想一想,20+40,80-30怎样口算的?你能说一说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怎样口算吗?

引导学生说出20+40,80-30的计算方法以后,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归纳为想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如计算20+40时,想2+4=6,所以20+40=60。

教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以9+35和84-80为例,说一说这两类题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9+35时,想9+5=14,14+30=44;口算84-80时,想80-80=0,所以84-80=4。

教师:怎样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法是先想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在两位数上的哪一位,然后再按一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

出示第123页第15题,引导学生口算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23+28+19,93-27-18,35+28-44。

学生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说出这些计算要分两步,第一步算出前两个数加减的结果,再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师:这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得非常普遍,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24,125页,完成书上第16,17,18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五、课堂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6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即:11—2=9

lO-5=5 5+3=8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数的组成、顺序、比大小的课件、计数器。

复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2.发散练习。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板书:15、25、35、45、55、65、75、85、9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

板书:ll、22、33、44,55、66、77、88、99。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再问: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3、课堂练习。

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

五、复习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14-5= 15-9= 16-8= 7+8=

12-5= 6+9= 11-9= 13-4=

25+3= 47-5= 34+20= 25+8=

47-9= 68-50= 85+5= 74-5=

说一说怎样算: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六、复习100以内的笔算。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①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

复习目的

1、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板书:元角分的认识。

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

(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

(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3)总结进率

(4)1元2角=( )角15角=( )元( )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二、课堂练习。

1、课本第96页第10题。

第四课时图形分类统计

复习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准备

1.课件:位置图及对话内容、统计图。

2.实物方块。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习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师:该怎么分呢?

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三、练习巩固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区分声、韵母的字形和读音,辨认整体认读音节。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

2.教具准备:多媒体、挂图、录音、音节卡、字母卡等。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渲染)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去其乐无穷的珍珠乐园游玩。你们高兴吗?不过,要想玩到各种各样的游戏,可要动动脑筋,闯过一道道难关,才能玩得尽兴。有信心战胜困难吗?

二、引导自主闯关,达到活动目的。

1.智取入门卷。(出示挂图、播放录音)

导游:要进入珍珠乐园,就得闯过两关,才能获取入门券:

1)分辨字形。2)读准字音。

第一关:分辨字形。

导游:(出示一张放大的入门券)瞧,这就是入门券,上面贴着很多小图片,请大家听录音,根据图片意思找出相应的声母卡贴上去,并读出声母。

参考答案: ná lā tǎ fǔ mǐ nǚ qì pá zhū zú chā cā shān sān

第二关:

导游:祝贺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现在我还要考考你们,请大家自选其中的一个音节说一句完整的话,只要通过了这一关就可以拿到入场券了。

(点评:在活动中通过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对形近、音近的声母进行区别,实现了拼音帮助识字、表达的功能。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巧碰快乐车。(发放贴有单韵母的碰碰车头饰)

导游:乐园里的游戏真多!瞧!快乐碰碰车就在眼前,谁想开?(发头饰)这六辆车相碰能碰出很多复韵母,若碰错了,可就有危险了,碰对了,就请大家读出来。

参考答案: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点评: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能自由表现,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3、勇闯魔鬼屋。(出示多媒体)

导游:快乐的碰碰车真是有惊无险啊!下面还有更惊险的等着我们呢? (电脑出示鬼屋通道)通道上分布着 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onɡ这些前、后鼻韵母,读对了,亮绿灯,错了,就出现怪叫声。

(点评:刺激有趣的学习,深深吸引了学生,有利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将读音容易混淆的前、后鼻韵母区分开来。)

4、漫游百花园。(放录音、出示挂图)

导游:闯过了心惊胆战的的鬼屋,现在我们一起去漫游百花园轻松一下吧!(放录音、出示百花园图)你们看,这里有一片绿草地,要想欣赏到色彩艳丽的花朵,就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从众多的音节卡(有16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拼读的音节)中智取整体认读音节卡,若取对了,卡片下面会出现一朵朵你喜爱的花。

参考答案:(所有的整体认读音节)

(点评:学生在认清、读准音节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分辨,教师再抓住时机,及时纠正订正,给了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

5、喜驾观光车。(出示列车图、配乐)

导游:小朋友真聪明,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现在让我们乘坐空中观光列车一览乐园全景,好不好?(配乐、黑板出示三辆列车。如图)

请小朋友将声母卡片、韵母卡、整体认读音节按顺序摆放在指定的列车车厢里,哪一组摆放得又快又正确,列车就能最先开动,你就能最早欣赏到乐园全貌了。

参考答案:按顺序排列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

(点评:在优美明快的音乐声中,学生似乎找到了知音,学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汉语拼音的排列顺序,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复习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大家表现得也很棒,老师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比现在更出色。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8

总复习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复习内容:20以内的加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复习目标:

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师:这节课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了,你们高兴吗?要进大门,必须做出这些题目,你想试试吗?

课件出示题目:14-5=16-9=13-4= 

12-8=11-6=9-6=

3+5=7+4= 5+8=

学生口答完,师:大门开了,看,智慧爷爷来迎接我们啦!

二、知识整理。

师:智慧爷爷要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大草坪,哎哟,草坪上有很多的卡片,很杂乱,我们去捡起来,让大草坪重新美丽,好不好?原来这些卡片上是些计算题呀,没关系,我们能把它们算出来。让我们小组合作,每人做3题,把它们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目都是属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1、请小朋友把这些卡片分成两大类。

(学生自主分类)

分完之后,请小组代表(两人)到投影上展示,并分别说一说每一类相同的地方,即分类标准。

可能有两种答案:

(1)加、减

(2)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整十数

2、把每部分进行再分类。

3、观察一下,还有哪些是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内容。

5、师:100以内的加减法除了这些类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类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名举例,并计算出来,说出计算方法。

练一练:看谁跑得快: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

31+6=□7 75-6=□974-20=□4

54+9=□3 37-8=□935+30=□5

一、综合练习。

1、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每人一张练习纸,上面是100以内的口算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智慧爷爷带我们到智慧乐园去玩一玩。

连线。

2、我们先来到射击场,这些目标球上都有一个算式,请你说出算式的得数,如果正确,就能把球射中。小射手的本领大不大,谁想来试一试?(学生做题)

3、飞上太空。

这个游戏更好玩了,是飞上太空,只要你做对这些题目,就能坐上这架小飞机,飞到太空遨游了,谁来试试?

4、踩地鼠。

(1)54+6=50 ( )

(2)73-20=71 ( )

(3)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54。

( )

(4)23+30﹥53 ( )

5、智慧果。

师:想吃美味的智慧果吗?开动脑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果实里的算式对了,就能把它们摘下来。谁先来试试?

( )+62=68

( )-40=53

76-( )=70

54-( )>50

四、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喜欢开动脑筋,在玩中又复习了知识,收获可真多。你觉得你在数不学王国里哪些地方表现很出色,或者你觉得哪个小朋友很出色呢?

第二课时:元角分的复习

一、填空题:

1.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角、( )角、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分、分、分。

2.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张5角的人民币和(      )张1角的人民币.

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张5角的人民币.也可以换(     )张1角的人民币.

3.5=(     )-5     (      )- 6 = 3 + 6     (       )+ 6 = 5 + 9

4.一个足球46元,小明:我带的钱正好够买一个足球,我最多带了()张十元?

小红:我买足球付的钱全是十元的,我付了()张?

5.一张50元可以换(   )张20元和(   )张10元。

45.一张100元的可以换()20元的,也可以换()张10元的。

6.26角=( )元( )角      100分=元      3元6角=角

7.一个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和是9,这个数字可能是(    )、(    )、(    )。

一个数它的个位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    )、(    )、(    )。

一个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    )、(    )、(    )。

8.88左边的8在(     )位,表示(    )个(     ),右边的8在(     )位,

表示(    )个 (    )。

9.个位是5,十位是3的数是(      )。

二、选择题:

1.一个篮球的价格为( ) a:68分 b:68元 c:68角

2.一本字典的价格为( ) a:8元2角 b:8角2分 c:82分

3. 2角可以兑换成( )个5分。a:1 b:2 c:4

三、解决问题:

1.小亮买了一个练习本用去6角,他付出1元,应找回的钱是多少钱?

2.小红买文具用去9角,还剩1元1角,她原来有多少钱。

3.小兰有2元5角,买学具用去1元2角,还剩下的钱数是多少?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的复习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16页第4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第三课时:统计复习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34人,这个班级学生比较喜欢游戏形式或创设情景的学习活动。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在最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个小调查、一个实践操作,他们学习可以说是不亦悦乎,好像每一根神经都被调动起来,创造也就不断出现。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

本班的王重午、张玉洁等几名学生在口算能力薄弱、人民币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用数学等方面还欠缺,理解能力较差;张天浩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稍难的题目理解较困难;赵梦彤、王超等学生在口算和用数学这些知识还需及时补上;周宇等粗心、字迹潦草;付方明速度很慢;其他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较为理想;尤其是王家美、王雨生、商梓若等学生还需多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加以发展。

二、复习内容

数和数的运算:

1、认识记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空间和图形: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3、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与概率:

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应用,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复习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四、复习阶段培优补差的措施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那些地方还需努力。

5、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6、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7、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0

XX届高考英语一轮单元总复习讲义精品荟萃外研版必修三module 4

知识详解

1  strength  n. 力量,力气,体力;意志力;坚强;长处

(回归课本p32)the chinese central weather station can forecast a sandstorm some weeks before it arrives in beijing,but the strength of the storm sometimes surprises people.

中央气象站能在沙尘暴到达北京前几个周进行预报,但风大得有时让人们吃惊。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i don’t have the strength to climb any further.

我没有力气再往上爬了。

②diana pulled on the rope with all her strength.

黛安娜用尽全身的力气拉绳子。

③repairs are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bridge.

这座桥需要维修加固。

④be aware of your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要意识到你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易混辨析

strength,force,power,energy

(1)strength着重指人的体力或坚强的意志力。

(2)force指物理学意义上的“力”,也指为做某事而使用的力量,还可指武力。

(3)power指能力、权力、着重行动所根据的能力、本领或职权。

(4)energy主要指人的精力,或自然界中物理学定义中的“能,能量”。

①he pushed against the rock with all his strength.

②she’s always full of energy.

③the rioters were taken away by force.

④the party came to power_ at the last election.

即境活用

1.(高考湖北卷)to make members of a team perform better,the trainer first of all has to know their________and weaknesses.

a.strengths b.benefits

c.techniques             d.values

解析:选a。句意“为了让一个队的成员表现更好,教练首先得知道他们的长处和不足。”

2.filled with great________,the boy lifted the heavy bag onto his shoulder.

a.power              b.energy

c.strength    d.force

解析:选c。power表示“能力;权力”;energy表示“能量;能源;精力”;strength表示“力气”;force多指“武力,暴力”,举沉重的包应用“力气,力量”,所以选c。

2  concerned    adj. 关心的;担心的;有关的(不用于名词前)

(回归课本p36)i can’t help but feel very concerned.

我禁不住感到很担心。

归纳总结

be concerned about/for关心;挂念

be concerned with与……有关;关心

concerned in牵涉到;与……有关

as/so far as...be concerned就……而言

concern   n.担心(的事)

vt.使关心;使担忧;牵涉

concerning   prep.关于

例句探源

①we were all concerned for/about his safety.

我们大家都担心他的安全。

②(朗文p409)everyone concerned in the incident was questioned by the police.

所有与这起事件有关的人都受到了警方的盘问。

③as far as i’m concerned the whole idea is crazy.

在我看来,这一想法十分荒唐。

④(朗文p409)businesses concerned with the oil industry do not support solar energy research.

与石油工业有关的企业都不支持太阳能的研究。

⑤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about  the effects of pollution on health.对于污染影响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强烈。

⑥what concerns me is our lack of preparation for the change.

让我担心的是我们对事态的变化缺乏准备。

⑦we have several discussions concerning the matter.

关于这件事,我们已讨论了好几次。

即境活用

3.the comments which he made________marketing bothered his boss greatly.

a.being concerned

b.concerned

c.be concerned                  

d.concerning

解析:选d。which he made concerning marketing 是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he comments,引导词在从句中作made的宾语,concerning是介词相当于about,表示“关于”。本句意为“他就营销所作的评论使老板深感不安。”

4.完成句子

you can tell your friend that you________________(关心)him but you have to go to school.

解析:be concerned about表示“关心,担心”。本句意为“你可以告诉你的朋友,你很关心他,但是你不得不去上学。”

答案:are concerned about

3  complain   vt.& vi. 抱怨;发牢骚;投诉,控告

(回归课本p36)he does nothing but complain.

他只是不停地埋怨。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i’m going to complain to the manager about the quality of the mp4.

我打算向经理投诉mp4的质量问题。

②they complained that the price of books had increased.

他们抱怨书价上涨了。

③the patient is making a complaint to the doctor of his bad headache.

病人正在向医生诉说他的头痛。

即境活用

5.he ________to me about the bad weather he had while traveling there,from which i guessed that he must have had a very unpleasant journey there.

a.complainedb.pretended

c.regretted     d.complaint

解析:选a。complain to sb. about sth.“关于……向某人发牢骚”。complaint是名词。

6.完成句子

①hence they could endure the hardship________________(毫无怨言地)。

解析:本句意为“因此他们能毫无怨言地忍受痛苦。”

答案:without complaint

②s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怨)having been kept waiting for so long.

解析:本句意为“她抱怨让她等得太久了。”

答案:complains about/of

4  cut down 砍倒,杀死,减少,缩小(尺寸,数量)

(回归课本p31)deserts are also created because people cut down trees and dig up grass.

由于人们砍伐树木,挖掘草地造成了土壤的沙化。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we are busy cutting  trees down.

我们正在忙着砍树。

②we are doing all we can to cut down studying time and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我们正在努力缩短学习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

③the electricity company are threatening to cut us off.

电力公司以停电威胁我们。

④i wish marie would stop cutting in on our conversation all the time.

我希望玛丽在我们谈话时别老插嘴。

⑤his mother has to cut up all his food for him.

他母亲不得不为他将所有的食物切碎。

即境活用

7.the new coat looks too large on mary,so her mother had to ________.

a.cut it out b.cut it down

c.cut it off                             d.cut it up

解析:选a。句意:玛丽身上的新衣服太大,所以她妈妈将其进行剪裁。cut down砍倒,削减,缩小(尽寸等);cut off剪掉,砍掉;cut up剪碎,剁碎,均不合题意。

8.i was________ in the middle of my call because i had no coins to put in the box.

a.cut off               b.broken in

c.hung up    d.put down

解析:选a。cut off中断,切断;break in闯入,打岔;hang up 挂断电话;put down放下,镇压。句意:在打电话期间我的电话被切断了,因为我没有硬币可投进电话机了。故a项符合。

5  be caught in 突然遭遇(风暴等)

(回归课本p32)“to have been caught in a sandstorm was a terrible experience,”he said.

他说:“遭遇上了沙尘暴是一次可怕的经历。”

归纳总结

catch v.抓住;患病;捕获;(被)卡住;搭上(汽车等),当场发现,撞见,

catch sb.doing sth.抓到/看到某人正在做某事,catch up with赶上;追上,

catch one’s eye引起某人的注意,

catch hold of抓住

例句探源

①on the way home last night,they were caught in a storm.

昨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他们遭遇了暴风雨。

②(朗文p298)steph’s hair got caught in the machine,and they had to cut it.

斯蒂夫的头发被机器夹住了,他们不得不把它剪断。

③(朗文p297)if you get caught stealing in some countries,they cut off your hand.

在有些国家,行窃被当场抓住的话是要被剁手的。

④at the moment our technology is more advanced,but other countries are catching up with us.

目前我们的技术比较先进,不过其他国家正在追赶上来。

即境活用

9.when i opened the door,a parcel on the floor________my eye.

a.met b.caught

c.drew     d.attracted

解析:选b。考查固定短语catch one’s eye 表示“引起某人的注意”。本句意为“当我打开门时,地板上的一个包裹引起了我的注意”。

10.i still remember________chess in class by my teacher about twenty years ago.

a.to be caught to play 

b.being caught playing

c.catching play 

d.having caught playing

解析:选b。考查remember doing sth.表示“记得做过某事”以及be caught doing sth.表示“被抓到正在做某事”的用法。本句意为“我仍然记得大约二十年前在课堂上被老师抓到下象棋的情景”。

6  take in 吸收;理解;欺骗;包含;收留

(回归课本p35)trees take in carbon dioxide and give out oxygen.

树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例句探源

①rainforest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world environment because they can take in heat from the sun and adjust the climate.

雨林对世界环境有巨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可以从阳光中吸收热量,调节气候。

②our hotel is full;we can’t take in any more guests.

我们的旅馆已经客满,不能再接待客人了。

③this book is so difficult that i can’t take in what the author means.这本书很难,我无法理解作者的意思。

④(牛津在线)don’t be taken in by his charming manner;he’s completely ruthless.

不要被他那副讨人喜欢的外表所迷惑,其实他冷酷无情。

即境活用

1.don’t be________by products promising to make you lose weight quickly.

a.taken off b.taken out      c.taken away       d.taken in

解析:选d。句意是:不要被承诺迅速减肥的广告产品所欺骗。take off“起飞”;take out“取出来”;take away“带走”;take in“欺骗”。

7  look through 浏览,审核,彻底审查

(回归课本p40)look through the reading passages and activities in this module.

浏览本单元的阅读文章和活动。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牛津p1195)she looked through her notes before the exam.

考试前她匆匆看了一遍笔记。

②i’ve looked through all my papers but i still can’t find the contract.

我已把所有的文件检查了一遍,但还是没有找到那份合同。

即境活用

12.(高考湖北卷)would you please________the paper for me and see if there are any obvious mistakes?

a.look around   b.look into         c.look up        d.look through

解析:选d。句意是:你可不可以替我浏览一下这篇论文,看一看是否有明显的错误?此句要用look through表示“浏览”。look around“朝四周看”;look into“窥视;调查”;look up“查询”。

13.________magazines to find pictures that you can stick on your poster.

a.see through    b.look into      c.look through   d.pull through

解析:选c。句意为:翻阅杂志找找能贴在你的海报上的图片。look through“翻阅,浏览”;look into“调查”;pull through“从……中恢复健康”;see through“看穿,看透”,只有c项符合句意。

句型梳理

1【教材原句】 they are often so thick that you cannot see the sun,and the wind is sometimes strong enough to move sand dunes.(p32)

沙尘暴经常是非常混浊的以至于你看不见太阳,而且风有时大得能够刮动沙丘。

【句法分析】 so...that...“如此……以至于……”,引导结果状语从句。

so...that和such...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都表示主句的动作或状态达到一定程度而引起的结果。so是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分词或其他结构;such 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such 修饰单数可数名词且名词前有形容词时,可用so替换such,冠词与形容词交换位置,构成“so+adj.+a(an)+名词”。名词前有many,much,few等表示数量的词时,一般用“so...that...”句型。

so...that...和such...that...构成以下句型:

但little意为“小的”时,只能用such。为加强语气,“so(such)...that”结构中的so或such位于句首时,主句要用部分倒装语序。例如:

①he spoke in so low a voice that none of the people in the hall heard what he was saying.

他讲话的声音那么小,以至于大厅里的人都没听清他在讲什么。

②it is such fine weather that we all want to go to the park.

今天天气很好,我们都想去公园。

③he earned so little money that he couldn’t support his family.

他挣的钱很少,以至于不能养家糊口。

④so fast did he walk that none of us was his equal.

他走得如此之快以致没人能跟上他。

⑤it is so quiet in the room that you can hear the drop of a pin.

房间里静得连(地上)掉根针都能听见。

即境活用

14.my suitcase became damaged on the journey home,________the lid would not stay closed.

a.so that  b.in order that        c.because    d.now that

解析:选a。so that引导一个结果状语从句,表示“结果盖子扣不死了”。

15.he is________a careless boy that he has made________many mistakes in the final exams.

a.such;such    b.so;such       c.so;so     d.such;so

解析:选d。本题考查such和so两个词的用法。第一空考查的是such+a+adj.+可数名词单数+that从句,意思是“如此……以至于”;第二空考查的是so+many/few+可数名词,意思是“如此多/少的……”。故选d。

2【教材原句】 the garbage is then taken away and, if possible,recycled.(p39)

然后垃圾被带走,如果可能的话会进行回收利用。

【句法分析】 (1)if possible是if it is possible的省略形式。当if,when, while,until,unless,once,whether等引导的状语从句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相同,并且从句中含有系动词be的某种形式时,或从句的主语是it且含有be动词时,从句中的主语及部分谓语(be动词)可省略。

(2)if引导省略的情况有下列几种:

if any如果有的话

if necessary如果需要的话

if so如果是这样的话

if ever如果曾经有的话

if not 如果不这样的话

①unless necessary,you’d better not refer to the dictionary.

你最好别查字典,除非有必要。

②i want to avoid the rush hour traffic if possible.

如果可能的话,我想避开交通高峰期。

③i think there’s a train at midday.if not you’ll have to wait till 12∶30.

我想正午会有一班火车。要是没有,你只好等到12点半了。

④brian rarely, if ever,gets to bed before 3 a.m..

布赖恩难得在凌晨3点钟以前上床睡觉。

⑤i don’t suppose there will be more than a dozen left,if any.

我认为即使还有的话也不会超过十二个。

即境活用

16.(高考大纲全国卷ⅱ)though________to see us,the professor gave us a warm welcome.

a.surprising   b.was surprised           c.surprised    d.being surprised

解析:选c。句意:尽管见到我们很惊讶,教授还是热情地欢迎了我们。though 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后省略了he was。surprised多指“人对某事感到惊讶”,故选c。

17.—have you got any particular plans for the coming holiday?

—yes.________,i’m going to visit some homes for the old in the city.

a.if ever     b.if busy        c.if anything       d.if possible

解析:选d。句意:——你为即将到来的假期做了特别安排吗?——是的。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去市里的几家老人院看看。if ever如果,曾经,如:we see them very seldom,if ever.我们难得见到他们。if possible 如果可能的话。由句意可知d项正确。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1

第一课时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即:11—2=9

lO-5=5 5+3=8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数的组成、顺序、比大小的课件、计数器。

复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2.发散练习。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板书:15、25、35、45、55、65、75、85、9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

板书:ll、22、33、44,55、66、77、88、99。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再问: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3.课堂练习。

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

五、复习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14-5= 15-9= 16-8= 7+8=

12-5= 6+9= 11-9= 13-4=

25+3= 47-5= 34+20= 25+8=

47-9= 68-50= 85+5= 74-5=

说一说怎样算: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六、复习100以内的笔算。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①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

复习目的

1、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板书:元角分的认识。

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

(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

(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3)总结进率

(4)1元2角=( )角15角=( )元( )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二、课堂练习。

1、课本第96页第10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图形分类统计

复习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准备

1.课件:位置图及对话内容、统计图.

2.实物方块。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习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师:该怎么分呢?

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三、练习巩固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2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为蓝本,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复习中,采用多样的复习方式,注意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复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熟练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1、班级整体情况

一年级三班66人,一年级四班68人,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上学期期末和本学期摸底考试,三班优秀率能够保持在86%以上(约57人),90分到70分之间基本保持在8人左右,有两人在70分以下附近晃悠。其中2名学习习惯非常差、特别懒惰的学生,还有一名学生注意力严重分散,一节课听不了几分钟,每次考试都做不完试卷。

四班优秀率保持在优等率85%,及格率97%,其中有2名学生学习不敏感,非常吃力。1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非常差、作业每次都完成不了,家长也是头疼。还有1名学生则是智力水平较低,每次考试最多超不过20分。

2、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总体来说,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的比较扎实,计算方面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迅速准确地进行计算;解决问题方面大多数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读题习惯,并掌握了基本的解决策略。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

一(3)班的周淑静、吕鹏飞、马一滴、宋淑盈、梅炎文、张晓川、谭良骏、吴小倩、徐润阳,一(4)班的戴宇航、范博硕、王明浩、宫田瑞、高圆圆、魏皓冉、等同学口算能力薄弱、人民币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用数学等方面还比较欠缺,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稍难的题目理解困难;其他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较为理想;尤其是高圆圆、宫田瑞、范博硕、周淑静等学生需要每天加强练习,特别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以往特别快。

3、学生现状分析:

从课堂和家庭作业来看,学生还存在一下情况:

1、学生的倾听习惯较差,有一点会,就觉得都会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2、口头与笔头联系不好,会回答,但不会做题。也就是我们说得眼高手低。

3、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读题、理解题意以及细心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造成理解困难。特别是对有一点点相似的题极容易混淆。

4、个别学生识字能力很差,影响答题。

5、有少数学生计算技能较差。计算不过关,还特别懒,家长又不在身边,像高圆圆20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对他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

5、作业的习惯养成不够,做题前读题不仔细,凭自己的意识做题,做完题后不会检查。还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针对以上现象,在最后的几个星期里,不仅要对本学期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在难题、难掌握的.题目上再加以专项练习;同时,还要尽量帮他们改掉坏习惯,并交给学生初步的数学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复习。

三、复习的主要任务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4、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要求

1、抓好40分钟,打造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容易枯燥,使学生厌倦,因而我们设计丰富多样、富有童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2、把好训练关,提高复习的效率。

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自主复习的能力,我们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出发点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较有针对性。根据复习计划设计相应的复习内容,复习形式,力求复习课不单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育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复习。做到读题认真,答题仔细,书写端正,做完题目养成复查的习惯。

五、复习内容及重难点:

1、数与代数: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估算)、认识钟表、人民币的认识。

2、空间和图形:方位与图形、厘米、米的认识。

3、统计与概率:统计。

复习重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解决问题;会进行简单的让农民逼的换算;认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复习难点:

1、准确地进行计算。

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六、复习的措施

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学困生,缩小差距,达到共同进步。

1、复习前,做到两点:

①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②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做到心中有数。

2、每次复习课,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每一单元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做到心中有数,为有针对性地复习指明方向。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也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3

一、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个别学生因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加减法的计算还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三、复习重点

1.熟练口算20以内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

2.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复习难点

1.根据算式排列规律熟练计算相关加减法。

2.按要求拼搭正方体,并且会数个数。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复习要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复习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耐心地辅导。

七、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7课时)

3.分类。(2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2课时)

5.机动复习。(5课时)37CZ.CoM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2页“总复习”,练习二十二的第1~11题,整理和复习0~2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提示:

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复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 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3. 让继续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感受“学生文化”。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

教具准备:

课件、磁性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等。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讲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谁再讲一遍?

学生回答。

师:x同学的把这个故事讲得准确又完整,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法承上启下,既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游戏导入法

师:我们做个口算接龙的游戏好吗?从第一行开始,第一个算1+1,第二个算前一个算式得数+1,算到到20后。游戏开始。

改变第二个加数计算。……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烘托出热闹、有竞争性的学习气氛,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

谈话导入法

师:同学们,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想一想在这个学期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师:我们这学期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20以内的数,第二个内容是20以内的加减法,第三个内容是认识图形。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前两个内容:(板书)2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

二、复习20以内的数

1.我们先来将20以内的数数一遍。谁能倒数一遍?

一起顺数,指名倒数。教师注意调控课堂,注意走神的学生。

2、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这些20以内数的意义。

教师课件出示下图问:这些数可以表示什么?

指名说。

预设: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捆数、盒数、瓶数等。

3、复习数位。

教师:在这个数位表中,左边第一位是?第二位是?学生接答。

4、复习10以内的数的组成。

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说数的组成。

三、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第103页第1、2、5、6题。

第1题练习时,可通过第2幅图让学生说说 1个十是多少, 通过第 4幅图让学生说说14的个位上的数是几,十位上的数是几等。

第二题让学生说说怎么比较多少。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 可让学生说说每组数有什么规律, 你是怎么发现的。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告一段落,结束前让学生回忆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但将学到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储入到“知识库”,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加强。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5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1~5五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示数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用算珠直观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可以使学生感知1~5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通过数数、画画、写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1~5各数实际意义的认识,提高写数、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习兴趣,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屏幕出示:猴子5只、斑马3匹、熊猫1只、鸵鸟2只、孔雀、4只),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

数清你所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摆圆片)

与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是用几个圆片来表示这种动物的只数的、(学生小组内讨论)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有几只、(学生在实物展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学生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的评价。)

小结:小朋友们所摆出的圆片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认识1~5。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提问:你能根据所摆圆片的个数,从你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得是否正确,请每组的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拨一拨。

讲述:小朋友们摆得很正确,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习伙伴——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上1个珠子)

提问:我在计数器上拨了几个珠子、(1个)又添了几个、(1个)现在是几、2添上1是几、3添上1是几、4添上1是几、

下面请大家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再从5拨到1,好吗、(学生拨珠,边拨边说)

如果任意给你一张数字卡片,你能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吗?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3、5、2、4、1,学生一起操作)

谈话:像老师一样,一个小朋友出示卡片,组内的其他小朋友来拨一拨。(学生组内进行拨数活动)

3、写一写。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自己先来试一试,把这些数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看谁写得、最好。、

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教师示范书写1~5,重点指导写5,第2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写横,注意要平。学生练习书写。(学生重点练习书写数字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说一说。

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

随着学生想到的事物,屏幕出现实物图。

场景图:看,那是几路公共汽车、(2路)

丁丁家住几号楼几单元、(4号楼3单元)

三、巩固新知

1、小朋友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日吗、

教师节这天,小朋友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看!(屏幕出现庆祝教师节图)

提问:仔细观察,与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哪位同学能用数说说你所看到的事物、(1个男孩拉琴,3个女孩跳舞,4个不同颜色的气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学生所指的事物旁,依次出现数1、2、3、4、5……

2、抢答:看图说数。

出示图:3根黄瓜,5个西红柿,2段藕,4个萝卜,1棵、白菜、。(随着实物图的不断出现,学生站起来说数,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3、猜数游戏。

(1)2后面的数是几、

(2)3和5之间的数是几、

(3)4前面的数是几、

你们也可以与同桌互相玩一玩猜谜的游戏。

4、你们爱吃水果吗、

屏幕出现水果图:1个西瓜,2个菠萝,3个梨,4个草莓,5个香蕉。 这些水果分别有几个、

5、出示花瓶图。

在这幅图中,每个花瓶里都缺少几朵花,用水彩笔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画完后,用实物投影将图画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大量的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的动手操作、看谁写得最好、猜数游戏、找找生活中1~5各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自主学习。

教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多,体现了儿童“智慧长在手指尖上”的特点。在拨一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了1~5各数以及它们的顺序,实际也渗透了这几个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学生对这五个数的认识是深刻的。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人参与了学习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练习中的猜数游戏,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习完1~5各数之后,教师让学生找找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实例。此时,教师又将与1~5有联系的生活中常见的几楼几单元等实例呈现给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与这五个数有联系的事物还有很多,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本文网址:http://www.37cz.com/jiaoan/4479.html